醫生專訪

28/11/2014脊椎毛病新療法

骨科專科醫生 - 吳洪光醫生

脊椎是身體的支柱,稍一受損後果可能會非常嚴重,究竟有何方法可預防脊椎毛病?現行醫療技術又可做到甚麼治療?是次邀請了骨科專科醫生吳洪光醫生為我們作出詳盡介紹

前茂﹕脊椎毛病於香港是否普遍?如何分類
吳醫生﹕脊椎毛病於全世界也屬普遍,脊椎的主要功能是支撐身體,由於負荷很大,因而有機會導致受傷或退化。一般來說,脊椎毛病大可分為急性受傷、慢性勞損、病變或細菌感染等。而於香港常見的患者多屬慢性勞損,若不適當處理,亦會增加其受傷風險

前茂﹕脊椎問題多數發生於哪類人士
吳醫生﹕脊椎問題一般出現於年紀較大人士,但亦有年輕化趨勢,尤以辦公室勞損較多。由於辦公室工作人士一般少運動,而且工作量大,長時間固定坐姿,令腰部長期受壓,亦令其勞損加速

前茂﹕脊椎勞損有何徵兆?有否預防方法
吳醫生﹕痛就是脊椎毛病的最直接徵兆。若因長時間工作及勞損所產出的疼痛,只要放鬆及運動一下便可舒緩,此類多屬肌肉筋膜疼痛;但若痛楚持續,於靜止或稍稍郁動亦會加劇痛楚的話,則需要留意,並建議及早求醫。

另一方面,運動一向是預防疾病的主要方法,針對疼痛的部份,進行相應運動,便可得到舒緩。如︰游泳、瑜珈或一些伸展性運動。但切記避免過份壓力性的運動,以免弄巧反拙

前茂一般的治療方法是甚麼?手術的風險如何
吳醫生﹕若以一般肌肉筋膜痛,關節痛或發炎為例,治療方法通常是藥物,配合少量物理治療及大量的運動便可解決。

而要處理一些脊椎結構性不穩定,如脊間盤突出或脊椎移位,則需要以手術治療。手術主要以減低脊椎壓力的方法,取出脊椎內的碎片,再以融合技術固定位置。而現時手術多用微創技術,傷口比較小,復元時間亦較快

前茂﹕有否較特別的個案及經驗與讀者分享
吳醫生﹕一位中年女士於2013年確診椎間盤突出,隨即進行減壓手術,但手術失敗,患者仍有剩餘病徵,而且腰痛情況增加。吳醫生接手個案,認為需要進行第二次手術,而且要做得更徹底,因此安排進行MAS-PLIF(微創後方脊椎融合手術),為其脊椎進行減壓後,再進行融合手術,於脊椎加入支架及螺絲以固定位置。病人於手術後翌日便可下牀,數日後出院,康復情況非常理想。

15/08/2014心臟病知多D

心臟科專科醫生 - 陳偉光醫生

肥胖普遍被認為不健康,亦會導致各種疾病,心臟病亦十分常見。是次邀請了心臟科專科醫生 - 陳偉光醫生為我們講解心臟病之餘,亦會教大家如何冷靜面對疾病。

個案分享﹕
一位14歲少年,於體育堂時突然暈倒,幸得老師進行急救,於深切治療部留院多日後甦醒,並發現少年患有先天性心肌肥厚症,及後陳醫生替他植入內置心臟除顫器,解除了他暈倒或突然死亡的威脅。

前茂﹕肥胖是否導致心臟病主因?
陳醫生﹕很多肥胖的人士亦心血管疾病,但肥胖並非引致心臟病的直接成因。一般而言,肥胖人士較大機會同時患有其他高風險疾病如血醣高、血壓高、膽固醇高等。這些疾病較大機會引致心臟病

前茂﹕心臟病是否常發生於長者之中?
陳醫生﹕心血管問題如冠心病,多數出現於年紀較大人士,尤其有高風險因素如︰血壓高、血醣高、膽固醇高等人士

但就個案來看,年青人士亦有機會患有心臟病,而此類患者則多數有先天性或遺傳性的疾病。

如個案中患者有先天性心肌肥厚症,導致他突然心室纖顫,差點喪命。

前茂﹕心臟病聽來可怕,患者能否預防?
陳醫生﹕若肥胖或有三高人士(高血脂、高血壓、高血醣),患上心臟病的風險相對較高,一般會建議病人減肥及作定期身體檢查,以監察身體有否其他心臟病的風險因素。

另外,亦可看看家族歷史,若家人或親戚有類似病歷,自己患上的風險則會較高,建可考慮作遺傳因子測試的檢查,以確保有否患上遺傳性的心臟病。若發現步行感到氣促,或時有暈眩,建議立即往身體檢查。

前茂﹕一旦證實患有心臟病,手術是唯一方法?
陳醫生﹕針對冠心病患者,若其血管阻塞並不嚴重,則可以藥物控制病情,常見的有血管擴張藥,或減低心臟負荷的藥物。

倘若患者血管阻塞較為嚴重,則建議選擇進行手術。一般有搭橋手術或俗稱「通波仔」的血管造形手術,一般來說,「通波仔」較為簡單,病人於手術過程只需局部麻醉,而且傷口很小,病人復原亦較快。

前茂﹕陳醫生有甚麼建議予各位患者?
陳醫生﹕心臟病看似恐怖,病發會隨時猝死,但從另一角度看,由於心臟病亦屬普遍,有關的個案研究亦較多,醫學上的進步亦較快,因此希望各位患者別諱疾忌醫,現時先進的醫學技術已可為患者提供高質素的治療。不過,注重健康欱食及適量運動,才是維持健康的最主要元素

25/03/2014突然「谷氣」要及早求醫

呼吸系統科專科郭旭龍醫生

個案分享﹕
Paul今年28歲,身高63吋,個子高高瘦瘦,一家人身材偏高,從事科技資訊行業,經常飛到國外出差,嗜好是潛水。他出差回港一個星期後經常覺得左邊胸口吸氣時會痛,稍加休息就感覺好一點,但幾日後又突然感到「谷氣」、胸口痛、冒冷汗及臉色驟變,看醫生後發現原來Paul左邊胸口有氣胸,需要馬上入院處理。

前茂﹕氣胸有甚麼症狀?
郭醫生﹕氣胸(Pneumothorax)俗稱「爆肺」,肺與胸骨之間的胸腔有兩層薄薄的肺膜,令肺呼吸動作保持暢順,而胸腔是沒有空氣的。如果肺部的氣漏到胸腔就會壓住肺部,令肺活量減少,引致疼痛,嚴重者會形成壓力性氣胸,影響肺功能,甚至有生命危險。

氣胸的成因一般分以下幾種﹕
1) 由肺部疾病所導致的併發症而引起: 如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哮喘、先天性不正常肺部氣泡,肺囊蟲肺炎、肺癆等
2) 外在創傷引起,如交通意外或手術後
3)
無明顯原因

前茂﹕是否高瘦男士較易患上氣胸?
郭醫生﹕研究顯示,身型瘦削的男性其身高高於6尺3吋,患上氣胸的機會比正常男士高出20%。瑪凡氏症(基因遺傳病)患者或家人曾有氣胸者,亦是高風險人士。長期吸煙者同樣較易患上氣胸。

前茂﹕目前有甚麼方法治療氣胸?
郭醫生﹕大部分氣胸患者均需即時接受排氣治療,方法是將小引流管插入患者胸腔進行「放氣」,讓積存胸腔的空氣排出,令胸腔壓力減少,回復肺活量。

少部分病情輕微的氣胸患者,可選擇自然痊癒,所需時間要視乎患者傷口的大小而定,一般需時1-2星期,期間需要緊密監察病情進展。

前茂﹕氣胸是否不能乘搭飛機及做運動?
郭醫生﹕壓力性氣胸患者,於治療後短期內應盡量避免搭乘飛機,或進行氣壓變化大的高危性活動,如潛水、跳傘等,因為氣壓的突然轉變可能會令氣胸復發,導致呼吸困難或休克,嚴重者可致命。當氣胸患者痊癒後約12個月,則可如常乘搭飛機及做運動。

前茂﹕氣胸復發的機會大嗎? 如何避免再復發?
郭醫生﹕氣胸患者的復發機會頗高,當中由肺部疾病所導致的氣胸病人,因其本身的肺部結構不正常,更是復發的高危一族。

減低氣胸復發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a)  胸腔黏合術(俗稱「黐肺」)﹕將藥水或藥粉經胸腔鏡注入胸腔,使兩片肺膜黏合,阻止空氣漏出。
b) 放置支氣管單向活瓣﹕以往,持續性氣胸患者,需將損壞的肺葉以手術切除,防止氣胸復發,但風險及創傷程度較高。放置支氣管單向活瓣乃現時最新的無創療法,透過內窺鏡在支氣管道內放置單向活瓣,將胸腔內積存的空氣排出。除了不會造成傷口,不用等手術傷口癒合外,更可即時見到治療成效。

醫生馬上幫Paul進行「放氣」,將小引流管插入其胸腔進行排氣,令胸腔的壓力減低,令Paul不再「谷氣」,並安排進行放置支氣管單向活瓣。醫生建議,任何人士出現呼吸困難及有胸口痛的症狀時,不應掉以輕心,應盡快求醫。

15/11/2013「咳」不停的支氣管炎

香港空氣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支氣管炎(Bronchitis)成為日益普遍的疾病。另外,臨近入冬時節,天氣變化較大,免疫力較低的人士和長者一旦染上流感,可能會出現支氣管炎或肺炎等併發症。今期,我們邀請了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黃敬恩為我們講解有關支氣管炎的各種情況。

前茂﹕支氣管炎的成因?
黃醫生﹕支氣管炎的成因主要分以下幾種﹕
1)急性支氣管炎多由病毒感染引致的,一般來說會出現發燒、咳嗽、喉嚨痛及多痰等病症,患者大多會於4星期內痊癒。
2)慢性支氣管炎,大部份患者與吸煙有關,咳嗽持續超過三個月及連續兩年
3)由氣管敏感所致,與哮喘同類,成因為支氣管對於致敏原有過度反應,引起支氣管發炎,發病時患者會有長期咳嗽,並會發出類似 "嘻嘻"的咳嗽聲和咯痰,尤以夜間較為明顯,此類患者或有過敏性鼻炎。

前茂﹕支氣管炎可引致甚麼併發症?
黃醫生﹕由病毒感染所致的支氣管炎有機會因肺黏膜發炎而造成肺炎,如病毒進入上呼吸道,引發中耳炎或鼻竇炎。

前茂﹕怎樣才能預防支氣管炎?
黃醫生﹕一般建議市民要有充足的休息及多做運動,保持均衡的飲食,避免或停止吸煙。在天氣轉變的時節,建議高危一族注射流感及肺炎鏈球菌疫苗,亦應避免去人多擠迫的地方,以降低人傳人病毒傳染的風險。

前茂﹕哪些人較易患上支氣管炎?
黃醫生﹕小朋友及老人家在天氣轉變時較易患上支氣管炎,而長期慢性病患者及長期服用藥物(如類固醇)的人士同屬高危一族,患上此病的風險較高,所以這幾類人士更要提高警覺。

前茂﹕天氣轉變如何影響支氣管炎患者?
黃醫生﹕天氣轉變並不限於由夏轉秋冬,其實由冬轉春夏、季候風或打颱風這些天氣轉變較大的時間對支氣管炎患者都會有影響。因為天氣變化時空氣的污染較嚴重,而空氣中的塵埃及致敏原亦較容易飛揚,患者氣管黐膜會更易接觸到致敏原,而天氣轉變亦會減弱患者的適應力,容易引致氣管敏感或令支氣管炎復發。

建議患者於天氣轉變時,儘量避免去空氣污染嚴重的地方及好好保暖,例如配戴頸巾以保持頸部的溫暖。

前茂﹕支氣管炎患者的家居護理應如何?
黃醫生﹕家居護理對支氣管炎患者來說相當重要,當家人或自己罹患支氣管炎時,便要多加留意以下幾點﹕
1.保持家居清潔及室內空氣流通
2.減少家中溫度的變化
3.避免吸煙及飼養寵物
4.避免使用有強烈氣味的清潔用品
5.減少使用地氈及有毛的物品
6.如果家中有小朋友患有支氣管的話,吸塵打掃時應避開患兒,或建議打掃後30分鐘才讓小朋友進入該處

11/09/2013睡眠窒息症如何增加中風的風險?

腦神經科專科 曾建倫醫生

大家一定聽過睡眠窒息這疾病,它是眾多血管病的主要風險因素之一,當中包括中風。

有多個研究顯示,患有睡眠窒息的人士其中風的風險會增加高達三倍,睡眠窒息的程度越嚴重,風險便會越高。為什麼呢?睡眠窒息的主要機制是睡覺時血的含氧量下降,這缺氧狀態會令血管內壁容易破損,增加血栓塞的機會。缺氧時身體的調節機制會使血壓上升,而增加血管的張力,這同樣令血管內壁易於受損。高血壓是中風的主要成因,而睡眠窒息症又與高血壓有關,因此睡眠窒息可引致中風便不難理解。

此外,睡眠窒息時的缺氧狀態會刺激自主神經系統,以下的情況便較易發生:會增加心跳不規律的機會,細小的血塊會較易穿過心臟未閉的卵圓孔(Patent Foramen Ovale,一個正常時會分隔着左右心房的活門),亦會令腦部的血流量降低,血小板較易凝結,這些全都不利於腦部血管,增加中風的機會。

打個比喻,一棵植物須要溫暖的氣溫,充足的陽光和適當的水份,才可健康生長,開花結果;但天氣冷時便同時影響到生長的溫度和水份不足的問題,這時便要同時糾正兩個問題。中風的成因關乎血管病的風險,而睡眠窒息作為其中一個風險因素,實與其他因素如糖尿病、肥胖等互相緊扣,如發現有高血壓或糖尿病,便應考慮會否同時患有睡眠窒息。經睡眠測試確診後,便應作適當的治療,改善睡眠時缺氧的情況,以防止中風等血管病的發生。

22/01/2013突破性療法治肺氣腫

肺氣腫(Emphysema)是晚期慢阻肺病的其中一種類形。早期的肺氣腫患者會在較劇烈運動時呼吸急促;到後期,可能步行數米已經呼吸困難及長期依賴氧氣為生。嚴重的肺氣腫患者須做手術切除肺氣腫組織來紓緩病情,而支氣管內窺鏡肺減容療法(ELVR)是最新的肺氣腫治療。今期我們誠邀威爾斯親王醫院心胸肺外科吳士衡醫生為我們詳細講解有關療法。

前茂﹕肺氣腫病人身體的表現如何?此病對患者生活造成甚麼影響?
吳醫生﹕肺氣腫患者會長期咳嗽及痰多,運動時會氣喘,有時連坐著也感到呼吸困難,漸漸須在晚間用氧氣,發展至後來連日間也需要靠氧氣為生,同時亦因各種併發症而經常進出醫院。由於患者長期依賴氧氣,不便外出,活動範圍限制在家,容易患有抑鬱症。

前茂﹕現今有什麼方法可以治療嚴重肺氣腫?
吳醫生﹕治療嚴重肺氣腫的方法一般以「肺減容手術」為主,傳統的開胸或微創肺減容手術透過切除肺氣腫組織來紓緩病情,需要全身麻醉,肺部留有傷口,潛在併發症及手術風險較大,病人康復時間亦較長。支氣管內窺鏡肺減容療法(ELVR)是最新式的肺氣腫治療,醫生會經由患者口腔放入氣管鏡,在小支氣管道放置單向活瓣,阻止空氣進入的同時讓肺內殘氣排出,從而縮少肺氣腫的體積。ELVR療法屬於無創口手術,可在局部麻醉下進行。

前茂﹕ELVR療法有甚麼好處?
吳醫生﹕ELVR療法較為簡單,只需30-45分鐘;毋需切除肺組織,屬於無創口手術,康復速度較快;相比傳統的開胸或微創肺減容手術,ELVR療法的併發症及死亡率相對較低。

前茂﹕覺得ELVR療法有什麼風險?
吳醫生﹕ELVR療法需要局部或全身麻醉,所以都有一定的風險,其潛在的風險或併發症包括﹕活瓣移位、暫時性的徵狀惡化、肺炎、痰涎增加、氣喘及氣胸等。

前茂﹕ELVR療法在全球及香港的發展趨勢?
吳醫生﹕醫學界一直研究ELVR的療效,全球已治療了約5000個病患。國際研究亦證實ELVR療效比藥物治療更顯著改善呼吸問題及強化肺功能。ELVR療法在香港屬於起步階段,2012年4月起正式獲醫院管理局納入資助項目。

肺氣腫患者可以向家庭醫生或胸肺科醫生徵詢有關ELVR療法是否適合自己,希望ELVR療法能幫助患者改善身體狀況及提昇生活質素。

21/09/2012認識鼻竇炎

香港地小人多,環境擠迫,空氣污染嚴重,不少港人患上鼻敏感,加上轉季時節,鼻塞流鼻水等令人相當困擾,若發覺鼻敏感情況超過兩星期,鼻涕變得濃稠並呈黃綠色,即可能患上鼻竇炎,若不及時就醫,不但會引起頭痛及耳鳴,嚴重者可能會失去嗅覺或引致腦膜炎。今期,我們邀請了耳鼻喉科專科醫生顧德政為我們講解有關鼻竇炎的各種情況。

前茂﹕什麼是鼻竇炎?
顧醫生﹕鼻竇炎(Sinusitis)是指鼻竇發炎,鼻竇是位於鼻腔附近的空腔,與鼻腔相通。其作用是減輕頭骨重量、令聲明產生共鳴,同時可增加鼻膜分泌,將吸入的細菌及塵埃黏著流入胃部,讓胃液將細菌殺死。

前茂﹕鼻竇炎的成因及病症?
顧醫生﹕鼻竇炎可以根據病發時間的長短分為三類:

急性鼻竇炎: 病發少於12個星期,多由傷風感冒引起,其症狀包括:鼻塞、頭痛,鼻涕變得黏稠。

慢性鼻竇炎: 病發多於12個星期,由急性鼻竇炎發展而成,其症狀包括:發燒、一邊面頰痛、鼻涕變得濃稠並呈黃綠色、鼻內分泌物倒流至咽喉而引起咳嗽、耳管發炎及脹痛、鼻內有腥臭味,少部份人更可能會失去嗅覺。

復發性鼻竇炎: 成因主要由於患者鼻骨歪曲或先天性鼻竇結構異常而引發鼻竇炎,患者每年病發2-4次。

前茂﹕鼻竇炎與感冒有什麼區別?
顧醫生﹕鼻竇炎與感冒的症狀很相似,較難區別,但如果患上鼻竇炎一般會感到一邊面頰疼痛及頭痛。

前茂﹕為什麼鼻竇炎患者會經常感到頭痛?
顧醫生﹕因為鼻竇分佈在面頰、眼後及頭顱內,如鼻竇發炎會令頭部有沈重脹痛的感覺,引起頭痛。

前茂﹕如何治療鼻竇炎?
顧醫生﹕一般而言,用藥物來治療,例如使用抗生素或類固醇噴劑來消炎或消腫。如藥物未能治癒,就需要進行鼻竇內窺鏡手術,透過內窺鏡將鼻竇內的黏膜沖走,令鼻中隔打通,或將鼻腔內的息肉割除,這種微創手術已引入香港17年,所以發展相當成熟。

前茂﹕如何避免患上鼻竇炎?
顧醫生﹕如患上感冒就應馬上就醫,不要延誤醫治;另外減少接觸致敏原,如避免吸煙;容易感冒、有鼻炎或鼻敏感的高危人士應多注意均衡飲食及多做運動來增強抵抗力,避免感冒;如鼻骨結構異常者,應及早接受手術。

11/06/2012糖尿病須知

據世界糖尿病聯盟統計,現時香港情況約有七十萬人患糖尿病,即每十個人當中便有一人是糖尿病患者,預期到2030年,香港糖尿病人數將增至92萬人。其主要原因跟港人的不良飲食習慣及缺乏運動有莫大關係。今期我們邀請了內外全科醫生脫安生,為我們講解有關糖尿病的各種問題。

前茂: 糖尿病有甚麼明顯的病徵?
脫醫生: 檢測糖尿病的唯一方法是做血糖測試,否則無法從日常習慣中知道某人是否真正患上糖尿病,但若有以下病徵,便應盡快檢測一下﹕
1)小便頻密
2)口渴
3)肚餓
4)食慾良好但消瘦
5)疲倦及虛弱
6)皮膚痕癢,尤其是生殖器官附近
7)傷口痊癒速度較慢
8)如廁時發現螞蟻在尿液旁

前茂: 哪些人較易患上糖尿病?
脫醫生: 下列人士較容易患上糖尿病,屬高危一族,患病率較一般人高兩至九倍。而擁有的高危因素愈多,患病機會亦相應愈大。
1)超過四十歲
2)家庭成員中已有人患上糖尿病
3)身體過重
4)沒有做運動的習慣
5)多次流產或懷有體形大的胎兒

前茂: 糖尿病一定會遺傳嗎?
脫醫生: 很多人都很擔心糖尿病會遺傳,所以很多患有此病的父母一直不敢生小孩。事實上,糖尿病不是一定會遺傳,但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其患上糖尿病的機會較正常人高六倍。這就說明遺傳在糖尿病的發病中,還是佔有重要的影響地位。

前茂: 糖尿病可引致甚麼併發症?
脫醫生: 糖尿病屬一種普遍的慢性疾病,一時頃刻不會殺人,但若糖尿病患者缺乏適當的治療,血糖長期維持在高水平,這樣便會對器官帶來不同的傷害,引致以下的併發症﹕
1)傷口不易癒合,易引發細菌感染,嚴重需截肢
2)視網膜損壞致白內障、青光眼,嚴重會失明
3)中風
4)高血壓
5)心臟病及心臟病發
6)腎衰竭
7)神經受損

前茂: 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有甚麼要注意的地方?
脫醫生: 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多注意飲食,包括進食的分量及整體營養的攝取,少吃多糖多油多脂的食品,如﹕汽水、零食、煎炸食品﹔多吃新鮮清淡的食品,如新鮮的蔬菜水果、豆腐、魚、雞等。

06/01/2012慢性阻塞性肺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發病率及死亡率都有上升的趨勢。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到二零二零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將成為全球第五大常見疾病及第三大殺手。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種病情只可部份逆轉,不斷惡化的慢性氣管疾病。今期,我們誠邀養和醫院林冰醫生(呼吸系統科專科)為我們詳細講解有關問題。

前茂﹕慢性阻塞性肺病有怎麼症狀?
林醫生﹕慢性阻塞性肺病主要分為慢性支氣管炎及肺氣腫兩類疾病。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因氣管發炎,所以會長期咳嗽及多痰;而肺氣腫患者因氣管收窄及肺內氣泡被破壞,肺部變得脹大,橫隔膜受壓向下墜,導致吸氣量减少,所以當需要更多空氣的時候例如行斜路或上落樓梯時,肺氣腫患者會感到呼吸困難,更加嚴重的時候行平路都會氣喘。

前茂﹕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成因是怎麼?
林醫生﹕在香港這個先進的城市,這個疾病的主要成因是患者長期吸煙所致,只有少部份的原因是因為長期吸入有害的氣體。

前茂: 哮喘會發展成慢性阻塞性肺病嗎?
林醫生﹕哮喘有部份病徵的確與慢性阻塞性肺病很類似,但其實是兩個不同的疾病。哮喘和慢性支氣管炎雖然同樣都是氣管發炎,但哮喘是一個可完全逆轉的疾病,即氣管會恢復正常,但慢性支氣管炎是不可完全逆轉的,因為氣管的破壞早造成,患者的呼吸能力會隨著年齡漸長而每況愈下。

前茂: 如不幸患上慢性阻塞性肺病,目前有怎麼方法可治療?
林醫生﹕對慢性支氣管炎患者來說,一些吸入性的擴張氣管藥物或擴張氣管藥物/類固醇是可以舒緩病情的;對肺氣腫的患者來說,由於結構性的改變,擴張氣管的藥物對他們來說作用不大。通過减少肺的容量,令橫膈膜上升,呼吸效率會提升,肺功能得以改善,目前主要有以下兩個方法﹕

肺減容手術﹕透過手術切除壞死的肺組織,讓肺的體積減少,但此方法需要全身麻醉,風險較高。
植入氣管單向閥門﹕利用單向閥門只讓氣體呼出,阻止氣體進入壞死的肺葉,從而縮小肺部的體積,亦減少橫隔膜的壓力。進行植入手術前需進行測試,以檢查患者肺葉間是否有秘密通道,以免影響成效。

除此以外,臨床上還有注入藥物及放置記憶金屬管兩個方法,但仍需更多的研究﹕
注入藥物﹕透過氣管鏡在壞死的肺葉部份注入一些類似膠水的物質,令肺氣泡發炎結疤,從而收縮四周的肺組織以減少肺部的體積。
放置記憶金屬管﹕在氣管內放置記憶金屬管,它會自動捲起同時收起壞死肺組織。

前茂: 使用氧氣機對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作用大嗎?
林醫生﹕因為不夠氧才需要使用氧氣機補充氧氣,吸氧的作用是延長患者的壽命,對需要補充氧氣約病人來說,長期吸氧的病人會比不吸氧氣的病人長命,但就不能改善已被破壞的肺組織。

前茂: 如何有效預防患上慢性阻塞性肺病?
林醫生﹕不吸煙是預防患上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良方,而吸煙的人士就應及早戒煙,無論煙齡長或短,戒煙永遠不會太遲。如發現自己有慢性支氣管炎徵狀的話就要及早求醫,進行肺功能測試。

12/10/2011腦退化症

現時,香港的腦退化症患者超過七萬人,隨著人口老化,預計本港二零三六年將有約二十八萬人受腦退化症影響,此症患者亦日趨年輕化,有些五十多歲便已發病。
腦退化症(前稱老年癡呆症) 是由於腦細胞不正常退化,患者腦部功能衰退,導致記憶力、語言及日常活動能力逐漸喪失。由於腦退化症初期的病徵並不明顯,很多人誤會患者是因為年老而記憶力衰退,因而延誤了治療時間。今期,我們特別邀請了內外全科醫生脫安生,為我們講解有關腦退化症的種種問題。

前茂: 患有腦退化症的病人會有甚麼具體症狀?
脫醫生: 一些生活上的變化,如情緒困擾、壓力、疲勞、藥物等都會引起偶發性的便秘問題,而已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排便習慣,所以便秘持續一個星期也未必需要看醫生。患者應該放鬆心情,多喝開水及每日按摩腹部,這樣都可有助排便。

前茂: 甚麼人較容易患上腦退化症?
脫醫生: 任何人士都有可能患上腦退化症,但年紀愈大、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或其他腦部問題,如柏金遜症的人士患上此病的風險較高。

前茂: 腦退化症會引起其他併發症或疾病嗎?
脫醫生: 世界很多醫學研究都發現腦退化症和老年的抑鬱症,與腦血管阻塞有極大的關係。

前茂: 如何治療腦退化症?
脫醫生: 到目前為止,醫學界仍未找到能有效治療因阿爾茨海默症*而形成的腦退化症,但其他可找到病因的腦退化症則可靠藥物來治療。腦退化症的患者應多做運動及多參與社交活動,亦要多注意營養。另外,家人的支持和體諒亦是治療腦退化症的關鍵。

前茂: 有沒有方法可以預防患上腦退化症?
脫醫生: 阿爾茨海默症而導致的腦退化症並無有效的預防方法。但由中風或慢性腦血管栓塞引起的腦退化症可透過健康生活,如均衡飲食、適量運動、避免吸煙和酗酒,控制高血壓、糖尿病和心臟病等,將病發率降低。另外,近年研究發現,攝取足夠的奧米加三脂肪酸會對腦部有益,或可減低患腦退化症機會。

*阿爾茨海默症是一種由於腦的神經細胞死亡而造成的神經性疾病